【一週99書單】每天下班都累到想哭,不是你的錯!(3/31~4/6)
沒時間看書?其實許多名人都愛用5小時讀書法,其實只要每天1小時每週5小時,持之以恆,你就能夠發現不一樣的可能。Kobo每周推出每日99書單,精選各類優質好書,並簡短介紹書籍內容,讓讀者不要錯過值得一讀的好書們。
3/31 週四選書:吃貨簡史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吃貨留其名。
從先秦到明清,尋找中國飲食起源,追溯52道經典菜品的歷史演變,
探討各地飲食文化,細數歷朝歷代愛好美食的老饕。
很多人走遍大江南北,吃遍天上人間,卻不知此菜由來。《吃貨簡史》融冶史話、菜譜、文采、趣味於一爐,一卷在手,可助食興,可廣見聞。
「三世長者知被服,五世長者知飲食」,飲食文化是由時間養成的,《吃貨簡史》以時間為軸,分享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兩宋和元明清三朝的飲食情報,以及背後蘊含的文化內涵。
4/1 週五選書:鐵達尼效應:新創公司如何管理隱性債務,橫渡充滿冰山的大洋
內部資金短缺、市調不足……外部貿易戰、疫病蔓延……
你的事業有多少潛藏危機?
其實,超過70%以上的新創公司都會失敗。
然而,這與鐵達尼號又有什麼關係呢?
大部分人以為鐵達尼號撞上毀滅性的冰山而沉沒,但他們可能不知道,這場悲劇是由一連串細微決定和錯過多次修正機會所導致的結果。人們沉醉在海洋的壯麗景色中,可能忘記冰山的存在,也忘記它們的破壞力,甚至大禍臨頭而不自知。這跟導致創業失敗的原因很類似,也就形成本書衡量與管理隱性債務的基礎概念。
4/2 週六選書:阿瑪杜.庫巴的新非洲寓言
你相信嗎? 把老婦人丟進燒旺的火爐竟能回春成妙齡少女?
替孤女哈麗舉起沉重葫蘆的大蟒蛇究竟會要求甚麼回報?
人性貪婪,摩爾.拉姆又是如何為了他的貪欲一步步付出生命……?
無論是在故事或寓言裡,阿瑪杜.庫巴——比拉戈.迪奧普所做的都只是透過生靈力量溝通的法則,用生活的方言,也就是整個世界準則的翻譯工作。無政府狀態和死亡對立的就是生活準則。整個「人間喜劇」的主角們就是那些位於世界中心的生者和存在者。他們就是如同我先前提到過的,具有選擇的自由。有時挺身對抗世間的愚蠢和不公,有時屈服或與卑鄙者同流合汙。但非洲黑人所珍惜的和平秩序終究會獲得最後的勝利。而和平也是黑人一般的美德,包含了:憐憫、善良、忠誠、慷慨、耐心和勇氣。—— Léopold Sédar Sengho, 塞內加爾首任總統 專文推薦。
4/3 週日選書:簡單到不可思議的貝氏統計學
對於許多上過統計課的學生而言,
貝氏定理既又熟悉又陌生,課程結束後,也是一知半解。
然而貝氏定理卻是「人工智慧」及「專家系統」,
不可或缺的AI時代應用工具。
本書以「簡單易懂」、「有趣」、「有用」為三大目標,
列舉各個領域使用貝氏統計學的實例,
並且教導用Excel自製人工智慧的方法,
只要使用四則運算搭配電腦,就可以快速化身為人工智慧顧問,
用機率識別問題,做出可靠的判斷。
無論是社會人士、大學生,以及對此感到好奇的高中生,
都能從這本書,把人生視角轉換到另一個有趣又充滿科技感的精確方向,
從「不知道」的狀態下主動往前跨出一步,
用貝氏定理的科學思維,接近世界的真貌。
4/4 週一選書:我做了什麼會產生職業倦怠:停止責備自己,放下讓你內疚、自責、不安的惡劣職場
•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在下班的前十分鐘主管才通知要開會;每天為了應付其他同事的需求,永遠把自己工作的優先順序往後放。
•資深員工的能力已經過時,卻任性又愛發脾氣;身為後輩因為職稱差異,不能反駁,只能默默忍耐他們的不合理。
•每天都被數字跟業績追著跑,明明社會整體經濟下滑,但公司卻認為每年業績數字都會成長。如果沒達到業績目標,甚至要在公開會議中被羞辱。
•下班時累得想哭,回到家頓時鬆了一口氣;上班前的通勤路上想著,如果從月台上跳下去,是否就不用進公司了……
安珠延是韓國著名的精神科醫師,在本書中,以溫和中肯的語句點出職業倦怠的發生成因,從生理、心理與社會學三種角度切入理解職業倦怠造成的影響。當我們身心俱疲時,往往先責怪自己,認為是自己的抗壓性不夠、太脆弱、與他人相比不夠認真努力,所以才過得不好。然而事實上,一個高度壓力導致過勞的社會,問題並非來自於個人,而是公司與社會交織形成巨大的壓力。
4/5 週二選書:有錢人家看不到衛生紙,沒錢人在冰箱貼紙:日本超強占卜師的好運風水
不迷信的有錢人,卻不約而同在做的事!
只要跟著做,就能改善運勢提升財富!
我遇到的有錢人常說:「我不太懂風水」「我對占卜沒興趣」,
但很妙的是,每個有錢人家風水都很好。
我和他們聊天時,經常發現他們講一樣的話,
聊關於工作的事,也深深體會「原來就是因為有這樣的思維,才成為有錢人的啊!」
碰到同樣的事情,多數人都看這一面,有錢人卻看另一面。
就像這樣,有錢人的想法和思考方式的確有點不一樣。
很多有錢人不信風水,
但他們家裡方位的擺設與設計風格,卻都符合風水學中的好運風水。
4/6 週三選書:反芻思考:揭開「負面情緒」的真面目,重拾面對困境的勇氣
你常常「想不開」嗎?一旦遇到挫折,好幾天都走不出來?明明是對方不對,卻反而不斷「檢討自己」?只要做錯事,就會在心裡開批鬥大會,沉淪在「自責地獄」裡?
在心理學上,這些讓你糾結的負面情緒,它的真面目就叫作「反芻思考」。
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遭遇阻礙時,大腦就會本能地爬梳過去的經驗,試圖「找出原因」,但如果不幸碰上的是「經驗以外」的事物,找不到原因的大腦便會自動將問題歸咎到主人身上,讓你陷入無限循環的自省迴圈。這種把情緒吞進去再吐出來的反芻機制一旦開啟,嚴重時甚至會讓我們一蹶不振。
「反芻思考」存在於每個人身上,就算沒有童年創傷、家庭陰影,你也隨時可能因此陷入情緒低谷。但李介文心理師認為,當反芻思考發生時,並不需要試圖壓抑它,而是要去尋找事件背後的意義,並且可以透過改變呼吸、運動、轉換心中視角、分散注意力等方法,有效緩解它所帶來的壞影響。只要經過不斷練習,我們可以與「反芻思考」為友,將之轉化為「精緻化反芻」的正向思考,讓自己變得更有自信,發現全新的可能性,並改善我們的人際關係。
本文由 kobo 與 樂天市場 合作 /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