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面上的功能需要使用 JavaScript。 請啟用瀏覽器的 JavaScript 以繼續。
  1. 樂天首頁
  2. 圖書與雜誌
  3. 社會科學
  4. 社會議題
  5. 【讀書共和國】左膠是如何煉成的:左派理論如何讓一切都成了問題?危害社會民主價值
【讀書共和國】左膠是如何煉成的:左派理論如何讓一切都成了問題?危害社會民主價值 0
【讀書共和國】左膠是如何煉成的:左派理論如何讓一切都成了問題?危害社會民主價值 0
【讀書共和國】左膠是如何煉成的:左派理論如何讓一切都成了問題?危害社會民主價值 0
【讀書共和國】左膠是如何煉成的:左派理論如何讓一切都成了問題?危害社會民主價值 1
分享:
APP賺4%_3月

【讀書共和國】左膠是如何煉成的:左派理論如何讓一切都成了問題?危害社會民主價值

$474$600
1%
(賺4點)
關於樂天點數
gold-pointer
成為樂天市場會員後,您在任一樂天店家消費$100以上即可獲得 1% 點數,1點=1元。可用於折抵購物金額,折抵無上限!
活動
任2件折5%
優惠券
優惠券
讀書共和國網路書店
滿$499折$50
【3月】滿499元現折50元
2025/03/31 15:59 截止
讀書共和國網路書店
滿$1000折$100
【3月】滿1200元現折100元
2025/03/31 15:59 截止
讀書共和國網路書店
限Web
滿$3000折$100
【0311-0317 】樂天全猿猛進-滿3000折100券
2025/03/17 15:59 截止
本活動優惠券為限量,領取優惠券不代表取得使用資格,須完成訂購流程始享有折扣優惠。
數量
配送
超商取貨$60
其他$90 - $9,999
免運
全店滿$399免運
配送
此店家平均發貨時間 4 天
全家 門市取貨
滿$399免運
$60$0

當您在樂天網站購買商品時,可利用全家門市取貨的服務,將訂購的商品送至您所指定的全家門市。
※請留意:若消費金額超過兩萬,不適用此配送流程。
宅配
滿$480免運
$90 - $9,999
本島運費90元
最終運費以結帳為主。
付款
信用卡/貨到付款/LINE Pay/ATM
付款
信用卡付款
  
《信用卡付款(一次付清/分期付款)》:
如果訂購時選擇信用卡付款,須請您務必詳實填寫您的資料,以方便與銀行做信用卡資料核對 。
經樂天市場與信用卡中心進行身份以及資料核對後,無任何問題,則店家將進行請款及配送程序。
若您的信用卡資料與信用卡中心不符,店家將會主動與您連絡再次確認資料。
全家門市取貨付款

當您在樂天網站購買商品時,可利用全家門市取貨付款的服務(即商品至您所指定的全家門市後,於取貨時再付款)
您可選擇方便取貨的門市,待商品送達門市後會以電子郵件通知您,請於指定期間內完成取貨付款。
※請留意:若消費金額超過兩萬,不適用此付款配送流程。
LINE Pay

LINE Pay 是 LINE 推出的行動支付平台,綁定任一發卡銀行的信用卡/簽帳金融卡,結帳時輸入專屬密碼即可完成付款。
LINE Pay 亦與一卡通公司合作推出 一卡通MONEY,註冊並連結銀行帳戶儲值,即可使用儲值金額付款。
使用 LINE Pay 時需使用 iOS 及 Android 智慧型手機,並請務必將 LINE 應用程式更新至最新版本。
ATM轉帳

您在樂天網站購買商品時,可利用全台【ATM】進行付款。當您在網站上完成訂購後,會由樂天自動將【轉入帳號】發送至您在樂天所登錄的信箱中。
※提醒您在使用【ATM】的機器時請選擇轉帳功能,再輸入信件中的轉入帳號,完成交易後金融機構會收取相關的手續費用(一般是15元),我們並不會向您收取任何的費用,請您安心使用。
銀聯卡付款

《銀聯卡付款(一次付清)》:
如果訂購時選擇銀聯卡付款,系統將跳轉至銀聯卡交易頁面,樂天市場不會保留您的銀聯卡相關資訊。
經樂天市場與信用卡中心進行身份以及資料核對後,無任何問題,則店家將進行請款及配送程序。
若您的信用卡資料與信用卡中心不符,店家將會主動與您連絡再次確認資料。
完成訂購手續,不代表交易已經完成或契約已經成立,倘若交易條件有誤、商品無存貨、服務無法提供、或有其他正當理由之情形,店舖得於您訂購後兩個工作日內拒絕該筆交易。
可分期, 3期0%利率
信用卡分期資訊
分期數利率最低刷卡金額適用銀行
30%$1,00029銀行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台中商業銀行、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華泰銀行、元大商業銀行、三信商業銀行、第一商業銀行、永豐商業銀行、星展台灣商業銀行、安泰商業銀行、玉山商業銀行、華南商業銀行、臺灣中小企業銀行、凱基商業銀行、渣打國際商業銀行、台新國際商業銀行、陽信商業銀行、彰化商業銀行、匯豐台灣商業銀行、臺灣銀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聯邦商業銀行、樂天信用卡、台灣土地銀行、兆豐國際商業銀行、國泰世華商業銀行、遠東國際商業銀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
如果價格無法整除,餘數會併至首期金額。
信用卡優惠
讀書共和國網路書店
商品詳情
作者:海倫.普魯克羅斯、詹姆斯.林賽

譯者:蔡至哲

ISBN: 9786267509234

出版日期: 2025-01-02


各界推薦/推薦序 |

【推薦序】

「你今天Woke 了嗎?」

——盧省言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大家有聽說過「覺青」(Woke)這個詞嗎?沒聽過沒有關係,那麼「左膠」(hardleft)呢?都沒聽過的話,可能也能從字面上的意思看得出來其和「左派」有些關係。就英文來看,Woke 是醒來的意思,意指對社會不正義保持著警覺、覺醒,並致力於批判以及改變這樣的不正義。

 舉個讀者們或許會感到親切的例子:二○二四年巴黎奧運舉行期間,台灣拳擊好手林郁婷以及另一位阿爾巴尼亞選手克莉芙(Imane Khelif),因為不公平且有造假嫌疑的性別檢測而被國際媒體推上風口浪尖,甚至是被暢銷小說《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J.K Rowling)在推特上直指為跨性別男性,認為兩位選手沒有資格參加女性拳擊賽事。一時間推特上吵成一團,很多網民提出要「取消」J.K.羅琳,不再看她的書,更有甚者,要焚燒她的著作。林郁婷事件讓我們看到了社會對「女性」的想像過於狹隘,且反而讓性別開倒車,將女性框在了刻板印象裡。但J.K.羅琳對性別的批評事實上有著長遠歷史,其引起最多爭議的莫過於其二○二○年的推文:她回應一篇以〈有月經的人〉當作標題的文章,抨擊該文章不敢大膽說出「女人」兩個字,只敢用「有月經的人」來讓所有跨性別者不感到冒犯。

 J.K.羅琳此舉引起許多人的憤慨,甚至連《哈利波特》電影版的許多演員都不同意這樣的發言,開始跟她切割。反之,也有許多人支持她,稱那些批評人士是太過覺青、左膠,凡事都要反對,認為自己在支持社會正義,但事實上在分裂社會。

 J.K.羅琳的例子讓我們不禁想問,為什麼會有覺青?為什麼他們在乎社會正義?而這些覺青對社會帶來了什麼影響?

 本書的作者海倫.普魯克羅斯(Helen Pluckrose)以及詹姆斯.林賽(James Lindsay)花了一整本書的篇幅解釋何謂走的極端左派的十字軍(覺青),以及這些極端左翼是如何將自己描繪成社會正義的守門人,動輒要求政治正確。且時常只因為他人的一句話,通常是某人曾說過或者做過一些被視為性別歧視、種族主義或者恐同行為,而要求社會取消某人。兩位作者將這種極左分子的興起歸咎於後現代主義的流行。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是一種二十世紀中期興起的思想運動,涵蓋哲學、文學、藝術、建築、文化批評等多個領域。其中心思想是質疑現代主義對理性、科學、進步和普遍真理的信仰。後現代主義也相信知識是權力所建構出來的,因此閱聽到的知識都是需要被解構:我們要心存懷疑,不能被以權力建構出的知識所支配。

 本書以後現代主義為中心,詳細地解釋了後現代主義所發展出來的分支,以及對當前社會的影響。包括後殖民理論、酷兒理論、種族批判理論、交織性女性主義、身心障礙研究和肥胖研究,以及大家可能最常接觸到的社會正義。單就這些主題來看,大家可能會感到疑惑:這些面向都代表著進步價值不是嗎?不少國家賦予LGBTQ和異性戀一樣的權利、女性在社會上有更多發聲管道、弱勢族群議題更常被研究,後現代主義不是給世界帶來了更多美好事物嗎?

 的確,身在當代的我們會認為,和一百年以前比起來,以上的議題可說是現在社會進步的象徵,但作者特別指出一點,後現代主義的核心是懷疑,並且認為一切都是危險的。在不斷懷疑,持續解構話語、知識的情況下,容易導致價值混亂,甚至會削弱對社會正義和普遍原則的追求。此外,後現代主義過於強調解構,可能讓人無法形成有建設性的行動。例如,在某些大學裡就曾發生了學生秉持著後殖民主義的精神,抗議為何教授們都是白人?為什麼學生的課程這麼白?為什麼要由殖民者來傳遞知識?學校難道不能找到非白人的教授嗎?

 再舉一個離社會大眾更近的例子:近年來氣候變遷變成全球所關注之議題,而在二○二二年就發生一群抗議者跑到羅浮宮,對著世界名畫〈蒙娜麗莎〉噴灑奶昔,想藉此引起當地政府對氣候變遷之重視。

 這些行為有些人贊同,但也有一些人認為「有必要嗎?」

 對抗議者的行為評價的分歧,反映出作者在導論中提出的想法:後現代主義關懷弱勢、重視多元平等;但我們也不能否認,自十八世紀啟蒙運動以來所奠基的自由主義造就了今日處在民主社會的我們,並且賦予每個人權力的堅實基礎。但在後現代主義思潮下,如果在追求社會正義的手段上使用了帶著懷疑一切、取消一切、以平等為名而拒絕對話,那麼平等換來的只會是一片廢墟,而那並不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

 對於這些極端左翼的行為評價,我秉持著後現代主義的精神: 尊重多元敘事,應該留給讀者們各自解讀,而這也是我認為大家應該要讀這本書的原因。


【專文推薦】
盧省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李柏翰|國立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蔡至哲|師大東亞系博士後研究員、政大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本書譯者

【各方推薦】
▸「對抗議者的行為評價的分歧反映出作者在導論提出的想法:後現代主義關懷弱勢、重視多元平等;但我們也不能否認,自十八世紀啟蒙運動以來所奠基的自由主義造就了今日處在民主社會的我們,並且賦予每個人權力的堅實基礎。但在後現代主義思潮下,如果在追求社會正義的手段上使用了帶著懷疑一切、取消一切、以平等為名拒絕對話,那麼平等換來的只會是一片廢墟,而那並不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盧省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本書一大亮點是其對後現代主義到批判性社會正義理論演變歷程的清晰梳理。作者們認為,『社會正義運動』雖然起初以挑戰系統性不平等為目標,但在實踐中卻經常採取教條式的態度,壓抑了自由表達與公開辯論的空間。」——李柏翰,國立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本書作者非常擔心上述種種問題將把社會整體帶往極端的二元對立,因為極左的激進犬儒必然激起極右翼勢力的反動。這些危機雖然在當前西方社會更為明顯,但也已經在隨時受到全球化牽動的臺灣社會出現。」——蔡至哲,師大東亞系博士後研究員、政大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本書譯者

【國際讚譽】
★「許多人對於從學術界湧現並充斥於其他生活領域的學術、社會正義戰、交織性和身分政治感到不解。它從何而來?它背後的理念是什麼?這本書正好揭露了這些似乎正在吞噬我們文化的運動中那令人驚訝的膚淺知識根源。」——史蒂文.平克(Steven Pinker),哈佛大學約翰斯通心理學教授、《再啟蒙的年代︰為理性、科學、人文主義和進步辯護》作者
★「這是一本傑出的著作,它對社會正義的崇拜提出了精闢且極有需要的批判。作者不厭其煩地追溯其在後現代主義中的起源,並藉此揭露曾一度時髦的小圈子理論家如何滲入主流,為自由主義、平等和言論自由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安德魯道爾(Andrew Doyle),Titania McGrath的創作者
★「如果您想知道取消文化背後的哲學,以及為什麼它如此令人毛骨悚然,那就買這本書吧。然後,把它分享給你的朋友和家人。」——阿亞安.希爾西.阿里(Ayaan Hirsi Ali),人權活動家
★「這是一本有助大眾理解文化爭戰的引人入勝的必讀指南。這本研究縝密、文筆無懈可擊的著作,解釋了我們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以及未來的最佳解決方案。」——蘇黛布拉(Debra Soh)博士,性神經學家、The End of Gender: Debunking the Myths about Sex and Identity in Our Society一書作者


內容簡介 |

──破解流行於今天美國各種左派批判理論的話題之作──

出版後迅速躍居亞馬遜排行榜哲學類書籍首位

《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時代雜誌》年度好書推薦

激進左膠們,如何使一切都成了種族、性別和身分問題

進而危害自由民主以及社會正義的發展?


話題熱議破表!直擊「政治正確」最大問題

歐美讀者:這是近半世紀以來左派思想引發的「文化戰爭」最佳導讀!

本書分析後現代主義理論創立後自一九六○年代開始的變異,特別是自二○一○年以來的發展,解釋了這些源自後現代主義的批判理論如何發展成為近年文化戰爭的驅動力量,同時也提出了一種「自由主義」的哲學方法,反制這種學術、社會行動和日常生活態度。本書描繪了這些在過去五十年中持續發展出的各個流派,並以讀者能理解的方式呈現出它們對當代社會所帶來的影響。


★ 在這本充滿探究精神與大無畏的著作中,兩位作者想要捍衛的是——

◆「我們反對的是大寫的『社會正義』,而更願意支持小寫的社會正義。」

◆「我們對於摧毀自由社會以及實證和理性的知識概念沒有什麼興趣,而是對於繼續推進社會正義的進步更感興趣。」

◆「本書是為了大眾所寫的書,他們在這類學術研究中沒有相關背景,但已經看到後現代理論對社會的影響,並且想要了解它是如何運作的。」

◆「此書是為了各自不同政治屬性的人寫的,只要他們相信思想市場的自由,是一種能夠檢視和挑戰思想並且推動社會進步的方式。」

◆「本書並非一本想要終結自由女性主義、終結反種族主義的社會行動,或者反對爭取LGBT平權的書。反之,此書來自於我們對性別、種族和LGBT平等的承諾,以及我們擔心這些理論的有效性和重要性,目前正遭受到「社會正義方法」所帶來的驚人破壞。」

◆「這本書也不會攻擊學術或大學。完全相反,我們嘗試捍衛嚴謹的,以實證為基礎的學術和大學作為知識生產中心的基本功能,以期抗衡左派的反經驗、反理性和反自由主義,因為這是一股威脅要賦權給那些反知識、反平等和反自由主義的潮流。」


★ 當下西方社會發生了什麼,使得兩位作者要寫這本書?

本書作者海倫.普魯克羅斯與詹姆斯.林賽認為,當下美國社會正被兩股極端力量嚴重撕裂:一種是革命性的,一種是保守性的。極端左翼的激進左膠們,以大寫的「社會正義」和道德守門人自居,不只公開地把自由主義作為一種壓迫形式而排斥,還以愈來愈威權的方式和教條式的意識形態,來規範社會應該要有怎麼樣的秩序。另一種保守力量的極右翼民粹主義者們,則高呼要維護「西方」主權和價值觀,以對抗日益高漲的進步主義和全球主義,因而嚮往獨裁的強人領袖。這兩種力量的相互爭鬥與拉扯,正把社會愈益導向一個不自由的方向。


作者認為這場深層的文化鬥爭,已經充分定義了我們的政治生活,也開始擴及到我們的社會生活,並對於長久以來作為西方文明核心的自由主義和現代性根基產生動搖。


★ 激進左膠們引起了什麼問題?這很嚴重嗎?

幾乎每天都會出現某人被解僱、被「取消」,或在社群媒體上受到集體霸凌的事情,任何一個動機良善的人,一個重視普遍自由和平等的人,也可能會因無意中說出某些違反這種新話語規定的言論而招來毀滅性的後果。現在想要當個好人,似乎要先懂得自我審查,以免說出「不正確」的事情。還有一種更糟的情況:這成為了一種惡意的霸凌形式,當這些言論被制度化後,則變成了生活中的一種霸權,對周遭一切進行充滿權威的道德審判。這會對言論自由的文化帶來寒蟬效應,而言論自由本是兩個多世紀以來自由民主國家最重視的文化根基。

然而,這種以「身分政治」或「政治正確」的形式來對周遭一切作出批判的文化又是如何出現的?為何這些言論能如此迅速地挑戰西方社會的邏輯?這些正是這本書要探討的問題。

★ 左派的批判理論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本書剖析今天流行於美國及西方大學中各種後現代批判理論的內在問題,包括性別研究、文化研究、酷兒理論、後殖民理論、種族理論、殘疾和肥胖研究等,詳細追溯這些後現代批判理論所依據的哲學教條的演變過程,從法國後現代主義的起源,到其在激進學術領域中應用和被發展成新的「理論」,詳細分析這些學說當中令人震驚的不一致和不自由的倫理觀念,指出這些「批判」(Critical)理論其實如同古希臘時代否定一切既有傳統及道德的「犬儒」(Cynical)思想,是源自於「偏激」及「憤怒」的情緒,而非真正的科學研究,並且指出這些偏激的後現代「理論」不僅破壞學術界的公信力,更成長為一種新興的「文化宗教」,以及演變為一種大寫的「社會正義」,深入當下的政治及生活領域中,深深影響了社會的自主民主,以及社會正義的成長與發展。


兩位作者的結論是,唯有透過正確了解這些觀念的演變,那些重視科學、理性和一貫自由倫理的人,才能在學術界、文化界,以及日常生活領域中,成功挑戰和抵抗這種有害且專制的觀念。


作者簡介 |

海倫.普魯克羅斯(Helen Pluckrose)

自由派政治與文化作家。Areo Magazine雜誌編輯,著有多篇關於後現代主義、批判理論、自由主義、世俗主義與女性主義的文章,曾為林賽所領導的學術質量研究計畫成員之一,主要研究社會正義的學術問題。如今她自稱為人文科學的放逐者,專注於研究中世紀晚期與現代早期婦女的宗教寫作。現居英國,可以在﹝x.com﹞@HPluckrose上找到她。

詹姆斯.林賽(James Lindsay)

是一位具有物理學背景的數學家,對宗教心理學、威權主義和極端主義感興趣。他的文章曾刊登於《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哲學家雜誌》、《科學美國人》和《時代》。除學術研究,林賽也活躍於社會運動。由他所領導的一項有關學術質量的研究計畫(Grievance Studies Affair)在2018年上了國際頭條,包括《紐約時報》的頭版,當中批判美國學術界的各種荒謬現象,引發輿論熱議。現居田納西州,可以在﹝x.com﹞@ConceptualJames上找到他。



譯者簡介 |

蔡至哲

筆名蔡安迪。畢業於台大歷史系、歷史研究所,而後取得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現職師大東亞系博士後研究員、政大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東亞儒學、東亞傳統政教關係、儒耶交流研究。著有《中、韓儒者的秩序追求》。曾譯有《理性的勝利》、《路德神話》等作品。



目錄 |

致謝

導論


第一章 後現代主義——一場知識和權力的革命

後現代主義的基礎、原則和主題/兩個原則和四個主題/後現代知識原則/後現代政治原則/後現代主義不是死了嗎?

第二章 後現代主義的應用轉向——讓壓迫成為真實

理論的變異/新的誤區/應用那些原本不方便的/應用後現代的原則和主題/社會正義研究的興起

第三章 後殖民理論——解構西方以拯救他者

作為一種應用後現代議程的後殖民主義/心態思維方式比較/把一切都去殖民化/實現研究正義/倒退、延續了問題/一種危險的、自以為是的理論

第四章 酷兒理論——從正常中被解放

酷兒理論簡史/酷兒化,V;酷兒之人,N/性史的酷兒遺產/酷兒理論的神仙教母/酷兒理論中的後現代原則和主題

第五章 種族批判理論和交織性——藉由揭露其無處不在且持續存在來終結種族主義

採取批判性方法/種族批判理論的傳播/作為應用後現代主義的種族批判理論/交織性/交織性和應用後現代轉向/既是複雜的,又是非常簡單的/社會正義的種姓制度/社會正義的迷因/高尚的目的、可怕的手段

第六章 女性主義和性別研究——以簡化作為複雜化

女性主義,過去和現在/一種「愈來愈複雜」的理論/進行性別研究/自由女性主義之死/多樣性理論家的考驗和挑戰/沒有階級的理論/男性與男子氣概/總結上述轉變

第七章 身心障礙和肥胖研究:支援團體的身分認同理論

身心障礙研究/健全主義/有用的倡議脫離軌道了/肥胖研究/理論:一個偏執的幻想/以支援團體為中心的學術

第八章 社會正義研究及其思想:社會正義式的真理

後現代主義的變異/新用語的野生動物園/你是誰,是因為你所知的內容/另一種色盲/不准你不同意「理論」/總結:使後現代原則和主題成為現實

第九章 實踐中的社會正義:紙上談理論總是好棒棒

大學到底怎麼了?這很重要嗎?/理論會如何影響更廣大的世界/嬌慣和受害者文化/社會正義的制度化:一個案例研究/理論在紙上談起來總是很好

第十章 社會正義意識形態的替代選擇:沒有身分政治的自由主義

為什麼辯論自由如此重要/「理論」不懂自由主義/自由式科學/自由主義的原則和主題/後現代知識原則/後現代政治原則/界線的模糊/關注語言的力量/文化相對主義/個人與普遍性的失落/替極右派的身分政治火上澆油/解決方案的簡要探求/結論和宣告/從原則上反對:示範1/從原則上反對:示範2/從原則上反對:示範3/從原則上反對:示範4

注釋

參考書目



書摘 |

【內文試閱】

後現代主義的基礎、原則和主題

 後現代主義,一般被認為是在一九五○年到一九七○年之間出現的,準確的日期,取決於人們的主要關懷,到底是在藝術還是在社會方面。從藝術而言,最早的變革可以追溯到一九四○年代,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1986)等藝術家的作品。但就本書而言,一九六○年代後期才是關鍵,因為它們見證了法國的興起。社會理論家如傅柯、德希達和李歐塔等人,他們才是後來這些被簡稱為﹁理論﹂的最初建構者。在二○世紀中葉的歐洲,一系列深刻的社會變革正在發生。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都動搖了歐洲對進步概念的信心,也使人們憂懼科技的力量。

 因此,那時候全歐洲的左派知識分子,開始懷疑自由主義和西方文明,何以會讓那些心懷抱怨的選民縱容法西斯主義的興起,進而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對許多人而言,帝國後來也崩潰了,殖民主義失去了道德正當性。西方世界出現了許多來自原本帝國的移民,促使左派知識分子更加關注種族和文化上的不平等,特別是這當中造成問題的權力結構。女權和LGBT的社會行動主義、美國的民權運動,都開始獲得廣大的文化支持。隨著對馬克思主義的幻想破滅,長期存在的主流、左翼的社會正義事業,改由從政治和文化左翼面向而被散播著。共產主義在各地施行的災難性後果,強化了理想幻滅的根據,也徹底的改變了左派文化菁英的世界觀。這當中帶來的結果是,過去各個領域對科學的信念,在推進、製造、正當化那些上個世紀以前不可能發生的恐怖事件所發揮的效果中,已經備受質疑。與此同時,充滿活力的青少年文化形成,產生了強大的大眾流行文化,也和「高端文化」(high culture)一爭高低。科技高速發展,再加上消費品的大規模生產,「中層文化」(middle culture)激發出人們對藝術、音樂和娛樂的一種新的後理性期待。這種轉向,引發了人們的擔憂,也就是社會正在倒退回一個人為的、享樂主義的、資本主義的、虛榮和遊戲的消費主義世界。

當時人們對此的回應,通常是一種普遍的悲觀主義,這種悲觀主義是後現代思想的特色,一方面加劇了人們對人類狂妄自大的恐懼,另一方面強化了對意義和真實性喪失的恐懼。這是一種非常明確的絕望,使得後現代主義自身,可以被說成是一場對真理文化的深層信心危機,對自由社會秩序的不信任,同時也與日俱增。科技快速進步,所帶來的一種日益嚴峻的,對於意義喪失的憂懼,上述種種問題,都可以說定義了這個時代。

 後現代主義特別會懷疑科學,和把其他觀點正當化為「真理」的文化宰制方法,以及背後它們的基礎,也就是宏大、全方位的解釋。後現代主義稱它們為「宏大敘事」,它認為這是一種文化神話,也是人類短視和傲慢的一種形式。後現代主義對這種敘事提出了一種激進的、全面的懷疑態度。這種深層的懷疑,更可以被理解為一種對人類整體進步歷史的激進犬儒主義,也是原本就存在的懷疑主義文化思潮的一種變異。廣義的懷疑主義觀點,雖然不是犬儒思想,但在啟蒙思想和現代主義中一直都很顯眼,而且在一九六○年代後現代主義出現之際,早已在西方社會積累了數百年的力量。

 但是,在早期的形式中,廣泛但合理的文化懷疑論,其實對於科學和其他形式的啟蒙思想發展,都是具有關鍵意義的。因為這些思想必須脫離過去主流的那種宏大敘事(主要是宗教性質的)。舉例來說,十六世紀時基督信仰因宗教改革而被重新評估(在此期間宗教分裂成了許多新教教派,各自挑戰彼此和之前的正統觀念)。到了十六世紀末,反無神論的論述也應運而生,等同反映出不再信仰上帝的想法已經開始流行。時至十七世紀,以古希臘知識為基礎的醫學和解剖學,也經歷了一場革命,和身體有關的知識快速發展。科學革命是對舊有智慧的廣泛質疑,和各種知識生產迅速擴散的結果。十九世紀科學方法的發展也聚焦在懷疑主義和更嚴謹的檢視、證偽的需求上。

 在犬儒式的「懷疑論」之外,後現代主義者還關注現代社會中真實性和意義的消亡,這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對於法國理論家而言。尚.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 1929-2007)特別明確地表達了這類的擔憂。對於布希亞而言,他那種對於「真實」失落的虛無主義絕望,很大程度上是引用了法國精神分析學家拉岡(Jacques Lacan, 1901-1981)的研究學說,所有的真實都只是「仿真(simulations,對現實世界現象和系統的模仿」和「擬仿」(simulacra,只是事物「複製」而非一種真實的起源)。布希亞描述了三個層次的擬仿:把前現代、現代和後現代連結起來。

 在前近代,也就是啟蒙的思想徹底改變了我們和知識的關係之前,布希亞說,獨特的真實是存在的,人們也嘗試去代表、呈現出它們。但到了現代,這種連結被打破了,因為物品開始大量生產,因此每個原件都可以有許多相同的複製。他總結說,到了後現代,原作就消失了,一切都成了擬仿,只是對現實的一種不能令人滿意的模仿和某種形象。這種狀態被布希亞稱為「超真實」(hyperreal)。 這代表了,後現代主義者喜歡在語言中尋找意義的基礎,而且過度關注語言如何藉由限制和形塑知識,來建構社會現實的方式,也就是,只有語言才代表了什麼是真實的。威脅真實性的現象,同樣也是其他後現代思想家的核心關注問題。舉例來說,法國哲學家德勒茲(Gilles Deleuze, 1925-1995)和皮埃爾.瓜塔里(Pierre-Félix Guattari, 1930-1992)認為,人的自我正遭受到資本主義消費社會的綑綁限制。同樣地,美國馬克思主義學者詹明信(Frederic Jameson)特別譴責後現代性的淺薄,他認為這些都是表面,沒有更深的意義。就像是布希亞一般,詹明信將後現代狀態視為一種「仿真」,所有一切都是人為的,只不過是由複製品組成,都不是原創物。在典型的這種後現代主義中心的絕望表達中,他診斷出一種「感動的消失」(waning of affect),一種不再有心於任何事物的思考。對詹明信而言,外在審美占據了我們,使人保持距離,分散了人們對深層的關懷和注意力。由此出發,他也公開抱怨後現代性核心的犬儒主義。如他所述,「主體的死亡」是指個性和信心在穩定的自我中的失落。詹明信說「拼貼的山寨品」(Pastiche)已經取代了之前的裝模作樣(parody):這當中已經沒有目的或深度,只有冷血的借用和循環。廉價可得的經驗帶來了滿足,一種持續的提升感(sublime)、人造的快感。總體而言,這種漫無目的、目標和基礎的喪失帶來了一種懷舊(nostalgia),不斷地要向後回顧才得以尋找我們的現在。關鍵的是,後現代性核心批判的深層絕望,大多是敘事性的,而不是方向性的。解決方案根本尚未到來。

 此種反動的,對現代主義和現代性的懷疑論,是後現代思想的特徵,特別尖銳地表現在對科技和消費社會的不滿和焦慮上,這些都影響了學術界去聚焦在文化批判上。在一九七九年,哲學家、社會學家和文學批評家李歐塔將這些總結為「後現代狀態」(the postmodern condition)。他把這些描述為一種對人們生活的任何廣泛意義建構基礎的可能性的深層懷疑。人類學家和地理學家大衛.哈維(David Harvey)也將這種情境稱為「後現代性的狀態」(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他認為這是「啟蒙議程的崩壞」(the breakdown of the Enlightenment project)所造成的。不過最終看來,這些思想家說的大多都是一種一般性的感受,也就是形塑出現代性特徵的科學和倫理安定性已經難以為繼,主要分析工具的失落更使情況變得絕望。他們對這種狀態的總結,採取了極端激進的懷疑和深層的犬儒主義,特別是針對語言、知識、權力和個人。

 所以到底什麼是後現代主義?線上大英百科全書將後現代主義定義為:一種在二十世紀晚期的,以全面懷疑主義、主觀主義或者相對主義為特徵的運動;對理性的普遍懷疑;以及對意識形態在堅守、迴護政治權力和經濟權力所扮演的角色的敏銳感知。

 華特.安德森(Walter Truett Anderson)在一九九六年的著作中,則描述了後現代主義的四大根基:

1.自我概念的社會建構:一個人的身分認同,是被多種文化力量所建構的,而非原本就存在的;

2.道德和倫理論述上的相對主義:道德不是被發現的,而是被創造的。也就是說,道德的根基,並不是建立在文化傳統或宗教傳統之上,也不是一種天命、命定,而是被辯證地和選擇性地建構出來的。這是一種相對主義,不只是信仰的意義上而已,而是所有形式的道德,都是社會建構出來的文化世界觀;

3.對藝術和文化的解構:聚焦在無止境的即興創作,和多樣變化的議題,並且將「高雅」和「低俗」文化融合;

4.全球化:人們將各種邊界,視為可以跨越和重新建構的社會建構,並且傾向於輕看他們的這些部落規範。

 大多數人會同意,後現代主義集中在一些主要議題上,不管後現代主義者多麼地反對這種描述。我們可以說,這些議題是「後現代的宏大敘事」(postmodern Metanarrative)的基礎。對於心理學教授、兼任質性研究中心主任(Center of Qualitative Research)的斯泰納.可瓦里(Steinar Kvale, 1938-2008)而言,後現代主義的中心議題,包含了懷疑任何人類有關真理的客觀表述現實,並且聚焦語言,還有社會如何使用語言來製造他們自己的在地現實的方法,也否認普遍性的存在。

 這些問題被解釋為,如此一來就增加了人們對敘事和說故事的關注,特別只是內建於特定文化下所建構出來的「真理」,以及一種相對主義。也就是說,我們對現實的不同描述,並不足以得出任何最終的,或者某種客觀的方法,會有資格來論斷他者。

 緊隨著可瓦里之後的關鍵觀察是,後現代轉向帶來了一個重要變化,也就是從客觀、普遍,和主觀、個體之間的現代主義的二分法,轉向了在地敘事(及其敘事者的生活經驗)。換句話說,客觀真實的事物和主觀經驗的事物之間的界線,已經不再被接受。社會認知是由個人以獨特的方式和普遍現實互動所彼此形塑的。這些原本是個人自由、普遍人性和平等機會的自由主義原則的基礎,被據說是多個以上的,且同樣有效的知識和真理所取代,這些知識和真理,是由社會中擁有共同地位、身分標籤的人的群體,所建構出來的。因此,根據後現代主義思想,知識、真理、意義和道德,都只是一種文化建構,或者是個別文化的相對產物,這些東西都不夠格成為評判其他文化的必要工具或話語。

 後現代轉向的核心,是對現代主義和現代性的回應和拒斥。根據啟蒙思想,我們可以多少藉由那些可靠的方法論來了解客觀現實。科學方法會生產出客觀的現實知識,使我們能建立現代性,這些知識讓我們得以繼續生活下去。相比之下,對後現代主義而言,現實最終只是我們社會化和生活經驗的產物,只是被語言系統所建構出來的東西。創造了「後現代轉向」(the postmodern turn)一詞的社會學家史蒂文.塞德曼(Steven Seidman),在 一九九四年認知到這種變化的深層意義:「西方社會正在發生廣泛的社會和文化轉變,『後現代』的概念至少抓住了這種社會變革的某些面向。」安德森在一九九六年寫下的內容,更強烈地描述這種狀況:「我們正處於一個偉大的、令人困惑的、壓力山大的、悲慘的,但也充滿希望的歷史變革,這和我們『相信什麼』無關,而關乎我們會『如何』信仰……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在進行這樣的信念變革,更明確的說法是有關信仰的信念轉變。」塞德曼和安德森在這裡描述的是「知識論」(epistemology)上的變化,也就是我們如何獲得和理解知識的變化。後現代轉向的主要特徵是,拒絕啟蒙價值觀,特別是啟蒙運動有關的知識生產的價值觀,它和權力及其不正義的利用,都是連結在一起的。因此,後現代對啟蒙運動的觀點是偏狹的,是犬儒

而憤世嫉俗的。總結來說,被後現代主義者所拒絕的啟蒙運動,被定義為相信客觀知識,普遍真理、科學(或者廣義的實證)作為獲得客觀知識的方法以及理性的力量,可以藉由語言直接溝通的能力,普遍的人性和個人主義。他們還拒絕相信,西方因為堅持這些啟蒙運動的價值觀,才得以經歷了重大進步,並且拒絕讓西方繼續以啟蒙運動的樣貌走下去。



兩個原則和四個主題

 後現代思想家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對現代主義和啟蒙思想採取拒斥的態度,特別是在普遍真理、客觀知識和個體的問題上。

 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發現,這當中帶有一致性的、連貫性的主題。後現代轉向和兩個中心原則是息息相關的,首先是知識,然後是政治,這當中又有四個重要的主題基礎,這些原則分別是:


•後現代知識原則:對於取得客觀知識或真理的一種激進懷疑態度,並且致力於文化建構主義。

•後現代政治原則:相信社會是由權力和階級系統形塑而成,並且決定了我們「可以知道什麼」以及我們「如何知道什麼」。


然後,後現代主義的四大主題分別是:


1.界線的模糊

2.語言的力量

3.文化相對主義

4.個體和普遍性的失落


 以上這六個主要概念,使我們能夠辨別後現代思維,並且能幫助我們理解它是如何運作的。它們是「理論」的核心原則,即便時至今日,後現代主義及其應用,已經從當初的絕望和解構,發展到今天更尖銳的,幾乎像是宗教一樣的社會行動主義的時刻,這些基本原則也還是不動如山。

 以上就是我們希望研究的現象,它源於人文學科的各種理論方法,特別是在上個世紀,被稱為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的理論方法,之後發展成今日後現代主義的社會正義研究、社會行動主義和相關文化。


(節選自第一章  後現代主義——一場知識和權力的革命)


商品貨號(SKU)
0UFC0002
ISBN
9786267509234
退換貨須知

一、 本店鋪依消費者保護法第十九條第一項提供所有消費者得於收受商品之次日起算七天內
(下稱「猶豫期」)取消訂單/退貨之權利,無須說明理由或負擔任何費用,
合理例外情事不在此限。提醒您:

※取消訂單/退貨時,您與本店鋪應互負回復原狀之責,故商品應為全新狀態
(需回復至商品到貨時之狀態),並保持完整包裝
(包括主要商品、週邊相關配件、保證書、附隨文件、贈品或發票等,以及原包裝、外盒),
並請勿於商品本體外盒直接黏貼宅配單或書寫文字。

※猶豫期非試用期,若商品有損毀、磨損、刮傷、髒污、包裝破損、減少等
非完整、全新之狀態,本店鋪將向您酌收回復原狀之費用,或依商品之狀況按比例
向您請求商品之價額。


二、您欲取消訂單或辦理退貨時,請登入樂天市場,並於「我的訂單」中點選
「瀏覽訂單明細」>「申請取消訂單/退貨」,本店鋪將依您的申請進行確認。


三、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十九條第二項及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之規定,
請您訂購前留意下列資訊:

(一) 本店鋪對於下列商品或服務,恕不提供消費者保護法七天猶豫期之適用:
1. 商品有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之性質,例如現做餐盒或蔬果、蛋糕或鮮奶等。
2. 依您要求所為之客製化商品,例如:依指示所刻印之印章、量身訂製之服裝等。
3. 報紙、期刊或雜誌。
4. 經您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若您不確定是否辦理退貨,請勿拆封。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
且經您事先同意始提供之商品或服務。例如:電子書、虛擬點數或電子會員卡等。
6.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例如:已拆封之內衣褲或刮鬍刀。若您不確定是否辦理退貨,請勿拆封。
7.國際航空客運服務,例如:國際機票等。

(二)如商品或服務之品項,主管機關已依消費者保護法第十七條第一項公告相關定型化契約
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應適用該事項關於解除契約之規定。例如:藝文展演票券等。


四、如您有換貨需求,請直接與本店鋪聯繫。
購物須知
購物資訊
付款方式

ATM轉帳、信用卡付款、LINEPay
全家門市取貨付款

配送方式

全家門市取貨、宅配

退換貨規範

本店是否提供消費者保護法七日猶豫期之權利,遽消費者保護法及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依商品性質各有不同規定。詳細退換貨說明請參照各商品說明。

客服方式

| 服務時間 :
*休假日及國定假日不上班*
| 客服電話 :02-22181417
| 客服信箱 :rickkao@bookrep.com.tw

客服方式
繼續逛其他店舖
台灣樂天市場與店家不會主動致電要求解除分期付款、要求ATM轉帳。
  1. 為防治動物傳染病,境外動物或動物產品等應施檢疫物輸入我國,應符合動物檢疫規定,並依規定申請檢疫。擅自輸入屬禁止輸入之應施檢疫物者最高可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金。應施檢疫物之輸入人或代理人未依規定申請檢疫者,得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
  2. 境外商品不得隨貨贈送應施檢疫物。
  3. 收件人違反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第三十四條第三項規定,未將郵遞寄送輸入之應施檢疫物送交輸出入動物檢疫機關銷燬者,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