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面上的功能需要使用 JavaScript。 請啟用瀏覽器的 JavaScript 以繼續。
  1. 樂天首頁
  2. 圖書與雜誌
  3. 社會科學
  4. 國際關係
  5. 【讀書共和國】騷動火藥庫:10場衝突全解新中東
【讀書共和國】騷動火藥庫:10場衝突全解新中東 0
【讀書共和國】騷動火藥庫:10場衝突全解新中東 0
【讀書共和國】騷動火藥庫:10場衝突全解新中東 0
【讀書共和國】騷動火藥庫:10場衝突全解新中東 1
分享:
APP賺4%_3月

【讀書共和國】騷動火藥庫:10場衝突全解新中東

$498$630
1%
(賺4點)
關於樂天點數
gold-pointer
成為樂天市場會員後,您在任一樂天店家消費$100以上即可獲得 1% 點數,1點=1元。可用於折抵購物金額,折抵無上限!
活動
任2件折5%
優惠券
優惠券
讀書共和國網路書店
滿$499折$50
【3月】滿499元現折50元
2025/03/31 15:59 截止
讀書共和國網路書店
滿$1000折$100
【3月】滿1200元現折100元
2025/03/31 15:59 截止
本活動優惠券為限量,領取優惠券不代表取得使用資格,須完成訂購流程始享有折扣優惠。
數量
配送
超商取貨$60
其他$90 - $9,999
免運
全店滿$399免運
配送
此店家平均發貨時間 4 天
全家 門市取貨
滿$399免運
$60$0

當您在樂天網站購買商品時,可利用全家門市取貨的服務,將訂購的商品送至您所指定的全家門市。
※請留意:若消費金額超過兩萬,不適用此配送流程。
宅配
滿$480免運
$90 - $9,999$0
本島運費90元
最終運費以結帳為主。
付款
信用卡/貨到付款/LINE Pay/ATM
付款
信用卡付款
  
《信用卡付款(一次付清/分期付款)》:
如果訂購時選擇信用卡付款,須請您務必詳實填寫您的資料,以方便與銀行做信用卡資料核對 。
經樂天市場與信用卡中心進行身份以及資料核對後,無任何問題,則店家將進行請款及配送程序。
若您的信用卡資料與信用卡中心不符,店家將會主動與您連絡再次確認資料。
全家門市取貨付款

當您在樂天網站購買商品時,可利用全家門市取貨付款的服務(即商品至您所指定的全家門市後,於取貨時再付款)
您可選擇方便取貨的門市,待商品送達門市後會以電子郵件通知您,請於指定期間內完成取貨付款。
※請留意:若消費金額超過兩萬,不適用此付款配送流程。
LINE Pay

LINE Pay 是 LINE 推出的行動支付平台,綁定任一發卡銀行的信用卡/簽帳金融卡,結帳時輸入專屬密碼即可完成付款。
LINE Pay 亦與一卡通公司合作推出 一卡通MONEY,註冊並連結銀行帳戶儲值,即可使用儲值金額付款。
使用 LINE Pay 時需使用 iOS 及 Android 智慧型手機,並請務必將 LINE 應用程式更新至最新版本。
ATM轉帳

您在樂天網站購買商品時,可利用全台【ATM】進行付款。當您在網站上完成訂購後,會由樂天自動將【轉入帳號】發送至您在樂天所登錄的信箱中。
※提醒您在使用【ATM】的機器時請選擇轉帳功能,再輸入信件中的轉入帳號,完成交易後金融機構會收取相關的手續費用(一般是15元),我們並不會向您收取任何的費用,請您安心使用。
銀聯卡付款

《銀聯卡付款(一次付清)》:
如果訂購時選擇銀聯卡付款,系統將跳轉至銀聯卡交易頁面,樂天市場不會保留您的銀聯卡相關資訊。
經樂天市場與信用卡中心進行身份以及資料核對後,無任何問題,則店家將進行請款及配送程序。
若您的信用卡資料與信用卡中心不符,店家將會主動與您連絡再次確認資料。
完成訂購手續,不代表交易已經完成或契約已經成立,倘若交易條件有誤、商品無存貨、服務無法提供、或有其他正當理由之情形,店舖得於您訂購後兩個工作日內拒絕該筆交易。
可分期, 3期0%利率
信用卡分期資訊
分期數利率最低刷卡金額適用銀行
30%$1,00029銀行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台中商業銀行、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華泰銀行、元大商業銀行、三信商業銀行、第一商業銀行、永豐商業銀行、星展台灣商業銀行、安泰商業銀行、玉山商業銀行、華南商業銀行、臺灣中小企業銀行、凱基商業銀行、渣打國際商業銀行、台新國際商業銀行、陽信商業銀行、彰化商業銀行、匯豐台灣商業銀行、臺灣銀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聯邦商業銀行、樂天信用卡、台灣土地銀行、兆豐國際商業銀行、國泰世華商業銀行、遠東國際商業銀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
如果價格無法整除,餘數會併至首期金額。
信用卡優惠
讀書共和國網路書店
商品詳情
作者:克里斯多夫.菲力普斯 (ChristopherPhillips)

譯者:林玉菁

ISBN: 9786269932948

出版日期: 2025-01-15


各界推薦/推薦序 |

【名家力薦】


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張孟仁│輔仁大學外交暨國際事務學程召集人

李世暉│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

陳尚懋│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兼國際長

巫仰叡│「巫師地理」粉專社群版主

吳奇諺│「敘事圈」粉專社群版主

黎 胖│「黎胖」臉書粉專版主



【權威學者與重量級媒體推薦】


◎「從阿拉伯之春到加薩戰爭,精湛詮釋中東十多年來的所有衝突。」──馬克.林奇,《新阿拉伯戰爭:起義與無政府狀態中的中東》作者


◎「寫作風格簡潔,批判強悍,涵蓋了廣泛的面向。」──詹姆斯.巴爾,《金融時報》


◎「清晰、理據充分且易於理解,探討再次陷入危機的地區。」──賈斯汀.馬羅齊,《星期日泰晤士報》


◎「結構周密,運筆精細,理解中東衝突和政治最佳入門。」──阿夫森.奧斯托瓦,《英格斯堡思想》


內容簡介 |


──13張關鍵地圖,帶您輕鬆瞭解──

為什麼中東會變成騷動火藥庫?

為何春天之後,竟迎來地緣寒冬?

一本全解中東地緣政治

阿拉伯之春15周年,重磅巨作!

富饒的黑金之地,10場關鍵衝突,化身無間戰場。

遍地烽火,梟雄四起,權力真空。

每天都有新戰爭,每年都有強人垮台,到處都是武裝部隊!

戰火永不止息,

是導因於宗教古老仇恨?石油資源爭奪?

或是美國撤離後的野蠻人性競逐?

什麼樣的新遊戲規則,正被盤整出來?



  中東,三大洋的交匯地帶,英國人賦予的殖民地稱謂。曾經以為激情革命會帶來春天,沒想到卻迎來失序地緣寒冬。烽火蔓延整個西亞和北非,專制強人垮台,難民逃往歐洲,伊斯蘭國趁亂崛起!


  能源、權力、陰謀,在這裡交織;入侵,內政、叛變、外部勢力,讓這裡洶湧摩擦。每一場戰役都隱藏著巨大力量的博弈,以及人類命運的轉折。


  有「西方中東通」稱號的權威學者克里斯多夫.菲力普斯,穿越10場關鍵衝突,以13張簡潔地圖,直搗地緣矛盾核心,細緻檢視每一條火藥的引信,精確解讀新中東紛亂的走勢。他明指,「新中東」代表的並非「美好未來」,但是理解新中東,可以拆解掉人類的每一個疑惑糾結!


★★★__從阿拉伯之春到加薩戰爭,精湛詮釋中東衝突!


  台灣人不能不了解」的所在

  中東約有5億人口,石油產量占全球五成,火藥點燃,將波及全球經濟走勢與通膨指數人們需要更徹底探究中東世界的真相。


  新開端vs美國真空」

  2019年,由網路串聯起來的「阿拉伯之春」,曾被視為是中東的新開端與新希望,結果卻相反,引發一連串內戰和政變。長期主導中東情勢的美國選擇逐步後撤,留下一個權力真空,俄羅斯率先入侵敘利亞,以色列開始干預和主導走勢,伊朗加入攪局。全球和地區大國為了自身利益,不惜點燃火藥庫,爭奪地緣政治影響力。


★★★__10場衝突,直指10個騷動火藥庫


  ◆敘利亞:破碎的馬賽克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首度以要角身份重返中東,成為敘利亞最關鍵的外部參與者。普丁藉此強化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力……


  ◆利比亞:地中海的無政府狀態

  後革命時期的利比亞爆發兩次內戰,無政府狀態為伊斯蘭國提供了擴張的機會。許多利比亞聖戰士曾前往敘利亞參與內戰,他們得到經驗後,回國在本土發起聖戰……


  ◆葉門:「世上最嚴重的人道危機」

  沙烏地阿拉伯「暗黑王儲」MBS介入解決葉門問題,卻深陷「沙烏地阿拉伯的越戰」泥淖。沙國海軍封鎖葉門港口,導致更大的人道危機……


  ◆巴勒斯坦:消失之地

  哈瑪斯武裝份子對以色列發起大規模攻擊,以色列啟動報復,短短一個月內,超過一萬名巴勒斯坦人遇難,數量遠超過以往三次加薩戰爭的總和……


  ◆伊拉克:破碎的共和國

  很少有國家像伊拉克經歷這麼多的磨難。隨著伊斯蘭國撤出,許多在聖戰過程中遭到掩蓋的問題,重新浮出水面。其一,就是伊拉克庫德族人的命運……


  ◆埃及:衰落的巨人

  跟許多中東國家不同,埃及是個歷史悠久的單一民族國家,十九世紀末,埃及的發展程度甚至超過日本,但如今卻落後於多數中東及北非國家,疲弱且仰賴盟友的經濟援助……


  ◆黎巴嫩:崩潰中的國家

  首都貝魯特曾被譽為「中東的巴黎」,一聲轟天巨響,爆炸在空中產生龐大的紅橙色蕈狀雲,引發巨大震波,這是史上規模最龐大的非核爆炸……


  ◆庫德斯坦:山中的奮鬥

  世上最大的無國家民族,中東地區估計至少有3千萬庫德族人。他們所佔據的土地倘若合併成一個獨立的庫德斯坦,將成為中東第五大國……


  ◆波斯灣地區:財富與不安

  2022年卡達世界盃足球賽盛況空前。為了迎接大量足球迷進入這個波斯灣小國,總共興建了7座新的足球場,但賽事差點未能如期舉行……


  ◆非洲之角:新的舞台

  世界上最美麗,也是最暴力的地區。見證了國家崩潰、饑荒、種族清洗、大規模移民、海盜劫掠,以及部分近代史上最漫長、最致命的戰爭。倘若海灘遭到敵對勢力掌控,掠奪者將大舉襲擊過往船隻……


★★★__各界好評不斷、國際權威盛讚!


《金融時報》、《星期日泰晤士報》、《英格斯堡思想》,逢引爆,必引述!



作者簡介 |

克里斯多夫.菲力普斯(Christopher Phillips


  西方中東通,倫敦大學瑪麗王后學院國際關係教授,英國王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副研究員,著有《騷動火藥庫:10場衝突全解新中東》、《敘利亞之戰:新中東的國際競爭》,共同編輯了《英國在中東的未來走向》。創立地緣政治風險研究機構Academica International,經常為政府機構、私人公司和非政府組織提供顧問服務。

  經常受邀參與BBC、半島電視台的新聞節目,並於《國際關係》、《國際事務》、《第三世界季刊》、《中東政策》、《衛報》、《華盛頓郵報》、《大西洋月刊》、《新聞週刊》、《CNN》等媒體撰寫專欄。


譯者簡介 |

林玉菁


  紐約市立大學政治學博士班,劍橋大學印度研究碩士,政治大學新聞系。曾任職IFRC國際紅十字與紅星月會聯合會美洲辦公室、雲門基金會、北藝大傳統藝術研究中心及國內外NGO組織。現為專職口譯、筆譯。譯有《毒梟烏托邦:解密逃出中情局掌握的亞洲販毒集團》、《冷和平:冷戰、熱戰之外的第三條路,台灣該如何選擇?》、《大亂局:東印度公司、企業暴力與帝國侵略》、《直擊緬甸內戰現場》、《艾爾多安的崛起》、《中國的印度戰爭》等。



目錄 |

目錄


中東大地圖

序言 


第一章 敘利亞:破碎的馬賽克 

第二章 利比亞:地中海的無政府狀態 

第三章 葉門:「世上最嚴重的人道危機」

第四章 巴勒斯坦:消失之地

第五章 伊拉克:破碎的共和國

第六章 埃及:衰落的巨人

第七章 黎巴嫩:崩潰中的國家

第八章 庫德斯坦:山中的奮鬥

第九章 波斯灣地區:財富與不安

第十章 非洲之角:新的舞台


結語

致謝 

縮寫說明

註釋

延伸閱讀

索引


書摘 |

序言

中東地區的國際關係十分複雜,此事不言而喻。依據我們對「中東」的不同定義,此地區至少包含十四個不同的獨立國家,外加巴勒斯坦。這些國家相互征戰、干涉、貿易、結盟、封鎖、入侵、譴責與彼此寬恕──這些都只是過去十年間發生的事。這個區域也受到外界特別的關注。自一九七○年代以來,美國一直是此區域的重要影響力,冷戰時期蘇聯也曾扮演類似角色。在此之前,英國與法國曾也以殖民強權的身分,主導這個地區。今日則是俄羅斯、中國的參與日益加深。再加上各國獨特的內部政治背景,在繁複歷史與現代創傷的影響下,以「複雜」一詞形容這個地區似乎過於輕描淡寫。

本書是為了想理解這種複雜性,並尋求探索起點的讀者而寫。本書從一個關鍵面向──衝突──出發,介紹中東的地緣政治。此處採取「衝突」的廣泛定義,不只是敘利亞或葉門這類戰爭,也包括伊拉克及黎巴嫩的棘手政治或波斯灣地區及庫德斯坦的區域爭端。我並非暗示中東只能被定義成一個衝突地區,這只是對該地區的刻板印象,實際上,中東在現代歷史中經歷的戰爭頻率與形式,跟全球的趨勢一致。儘管如此,二十一世紀,中東暴力衝突的規模急劇上升,導致此地區占全球戰爭相關死亡人數的比例,遠高於前一世紀。這個區域多變且繁複,欲了解中東的國際政治可以採取多種途徑。不過,從我的觀點來看,檢視中東的衝突──無論是暴力抑或政治衝突,都是個不錯的切入點。這些衝突是理解該地區地緣政治的一扇窗,揭示單一國家或地區的內部政治,如何在其歷史及當時統治精英的決策下,與外部勢力互動──無論是鄰國政府,還是出手干涉的超級大國。宗教、石油、帝國主義及其他流行的詮釋,確實都扮演了一定角色,但都不是衝突與分裂的唯一原因。相反地,這些衝突是多面向事件,由內部與外部力量的互動所促成。

本書依序探討十個衝突:敘利亞、利比亞、葉門、巴勒斯坦、伊拉克、埃及、黎巴嫩、庫德斯坦、波斯灣地區及非洲之角。這些衝突彼此深刻相連。例如,若不考量土耳其在在敘利亞的經驗,將難以理解它在利比亞的行為;若不清楚美國對伊拉克的影響,便無法解釋它對這兩場衝突的態度;欲理解沙烏地阿拉伯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對其波斯灣鄰國卡達(Qatar)的敵對態度,得先考慮這三國對埃及、葉門、敘利亞及利比亞的介入。因此,歡迎讀者從單一個案或整體角度,來探索這些衝突。每一章都是獨立書寫,但也可視為今日中東國際關係的十部章節之一來閱讀。除了書中探討的十個衝突外,每章還將擇一討論十個關鍵的區域與國際角色:美國、俄羅斯、中國、歐盟(EU)、土耳其、伊朗、沙烏地阿拉伯、以色列、卡達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即便其他政府也時常涉入其中,但這十個國家的行動對該地區的衝突最具影響力。

中東的定義

深入探討之前,我們需要澄清觀察的對象及研究方法。「中東」是一個人為建立的概念,一百年前幾乎沒人會用這個詞。它一開始是由英國人想像出來的殖民術語,根據各個區域與倫敦的距離,來區分不同區域:「近東(the near east)」、「遠東」(the far east),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中東」(Middle East)。這個詞後來為美國官員所採用,逐漸成為西方的日常用語。雖然該區域內有些人接受這個概念,但更多人在認同上更能接受其他的分類,例如伊斯蘭(Islamic)世界或阿拉伯(Arab)世界;或更具有地方色彩的稱呼,如黎凡特(Levant,地中海東部)、馬什里克(Mashriq,黎凡特加上伊拉克)、波斯灣或馬格里布(Maghreb,北非)。考慮到地球上的每一點,都是其他地方的「中間」或「東邊」,很少有人會認定自己身處「中間」或「東邊」。

這片(主要位於)西亞的區域,經濟跟文化繁複多樣,其中的許多人並不會自然地認同其他也被標籤成「中東人」的人。在該地區,多數人講阿拉伯語,但伊朗、土耳其和以色列並非阿拉伯語國家;而阿拉伯國家內部,也存在相當數量的庫德語及其他非阿拉伯語族群。此外,並非所有講阿拉伯語的人──這種語言擁有龐大數量的方言──都將「阿拉伯性」視為超越語言的共通特徵,也並非所有阿拉伯語使用者都位於「中東」。宗教也不是統一特徵。雖然多數人是穆斯林,但在以色列,伊斯蘭並非主要宗教;而在另一個國家黎巴嫩,伊斯蘭與基督教幾乎平起平坐。其他地方也有相當數量的基督教社群,以及多種不同伊斯蘭教派──什葉派、德魯茲派(Druze)、伊巴德派(Ibadi)等,與占多數的遜尼派有所區別。此外,雖然伊斯蘭是該區的主要宗教,最神聖的聖地也位於此,但世界上大多數的穆斯林卻生活在中東以外。

由於這個詞語的人造起源,又缺乏明顯統一特徵,因此要精準界定「中東」的具體範圍並不容易。土耳其算不算中東的一部分?阿富汗呢?蘇丹呢?北非又如何?在本書中,我關注的是狹義的中東,從北方的土耳其到南方的葉門,東至伊朗,西至埃及。此外,我將利比亞與非洲之角視為「中東廣泛延伸」的一部分。然而,這些邊界主要是我任意劃定的。我大可輕易地將研究擴展到北方的亞塞拜然(Azerbaijan)、西方的摩洛哥(Morocco)、阿爾及利亞(Algeria)及突尼西亞(Tunisia),甚至包含東方的阿富汗或其他中亞共和國。我相信,我在本書中呈現的中東「心臟」區域案例,將對理解該地區的國際關係有幫助,但我並不主張這是中東範圍的最終定義。事實上,當前有股強烈的呼聲,欲完全摒棄「中東」一詞,改用較不具殖民色彩的「西亞」(West Asia)取而代之。

不管如何稱呼這個區域,我們該如何探討研究此地的衝突呢?在國際關係領域中,許多學者採取不同取向、視角或理論來解釋事件。雖然這些解釋通常比聚焦於「宗教」或「石油」的媒體敘事更為複雜,但許多學者仍傾向將某特定理論提升至其他理論之上,冒著相同的簡化風險。其中之一是強調內部政治,有些專家專注研究衝突國的內部結構──例如統治政權的配置、國家形成的歷史遺產,或某些群體的權力分配問題。另一些人則優先考慮衝突參與者的能動性,無論是決策精英還是草根基層行動者。還有些人關注身分認同,如宗教、民族主義或意識形態,如何影響短期決策或長期政治結構。第二種取向則更強調涉入外國衝突的國際行為者的角色。有些人考察國際結構,研究鄰國與超級大國之間的權力平衡如何影響衝突中的決策者。另一些人則關注干預他國政治的外國領導人的能動性。有些人探討身分認同如何形塑及影響外國政府在衝突中的利益。還有一些更特定的取向,著眼於種族、性別、環境或其他因素如何影響參與者的世界觀。

這些理論全都在理解中東衝突時有其價值,然而無一能夠提供全面性解釋。因此,本書採取一種多元主義取向(pluralist approach),在研究過程中採擷綜合許多觀點。在本書的十個衝突中將會看見,內部與國際因素經常以互補的方式交互影響。無論是殖民當局或地方統治者,其建構國家、社會及統治政權的方式,都影響衝突的走向,但這並不意味著崩潰是必然──統治精英與挑戰其政權的行動者,都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中東的權力平衡──特別是美國的退縮下,區域強權及俄羅斯與中國等外部勢力的崛起──形塑了無數衝突的樣貌,但最終是否介入還是由特定領導人所決定。他們的參與形式及程度,往往取決於個別當權者的個人性格。對內部跟外部行為者來說,身分認同同樣發揮關鍵作用──從美國認定它應當支持(或至少被視為支持)民主派行動者,到伊朗視自己為伊拉克、敘利亞及黎巴嫩什葉派社群的捍衛者。種族、性別及環境問題也同樣形塑了歷史或當代的結果,進而對當前所探討的衝突產生影響。

確立了中東的範疇,以及我們將如何進行探討後,接下來簡要說明一下「觀察者」的身分。我是一名國際關係教授,研究中東地緣政治已有二十年時間。我曾在當地生活多年,也頻繁造訪中東進行研究。我是一名白人西方男性,自我首度訪問中東,這個特權身分就影響我跟這個地區的互動。我的經歷影響了我的世界觀與理解;換作另一種性別、種族背景,這些經歷可能會有所不同。我試圖在學術研究中努力意識到這些影響,卻無法完全消除。更重要的是,我並非出身中東,即便我書寫這個地區,我無意也無法代表中東人發言。相反地,我刻意維持著外部觀察者的角度。我以西方人的身分,主要為中東以外讀者書寫,這些讀者充滿好奇心,希望了解中東的國際關係,特別是西方在其中的角色(多數是負面)。中東研究有無數優秀學者與評論家,我引述了許多人的意見,也在本書註釋及延伸閱讀中列出。我鼓勵讀者進一步參閱他們的作品,以補充本書的研究。


「新」中東

了解了「地點」、「方法」及「研究者」之後,我們接著討論「時間」及「緣由」。本書以二十一世紀的中東為中心,特別是二○一一年阿拉伯起義(Arab Uprisings)的後續──這一系列抗議活動推翻了數名中東獨裁者,似乎標誌著一波新的區域衝突與不穩。已故的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關係教授弗瑞德.霍利代(Fred Halliday)指出,中東地緣政治的根基似乎每十年會被撼動一次,無論是二○○一年的九一一事件、一九九一年的波斯灣戰爭,還是一九七九年的伊朗革命。二○一一年的阿拉伯起義也同樣造成動盪。然而,霍利代敦促評論者保持謹慎,勿急於宣稱此類事件將徹底轉變區域內的地緣政治:所有劇變之下,仍保有強大的延續性。二○一一年的情況大致如此。部分國家因為暴力或政治紊亂而變得脆弱,其他則趁鄰國脆弱之際強大起來,但區域的基本狀態仍舊如故:一群獨立國家,多數相互競爭也結盟,並與外部行為者結盟,以增進自身利益。話雖如此,起義後經過十年左右的時間,我認為某些明顯的改變已足以合理支撐本書的副標題──「新中東」。

首先是美國角色的轉變。冷戰結束後的二十年間,美國曾是主導中東地區的外部力量。到了二十一世紀初,區域內多數國家都是美國的堅定盟友,經常設有美軍基地,(多數時候)默從華府的政策。反抗美國主導的國家被刻畫為異類:例如伊拉克、伊朗及利比亞等「惡棍」國家。然而,這種情況卻造成了不平衡,許多華府盟友預期美國將永遠領導,因此當美國撤退時,令他們深感意外。數個因素促成美國的退縮。以全球來看,中國的崛起,俄羅斯軍事行動增加,以及二○○八年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的東移,都促使華府後冷戰全球霸主地位的結束。美國仍舊是最強大的國家,卻不再是不受挑戰的存在。

美國國內,入侵伊拉克與阿富汗後的戰爭疲勞,促使連續三任總統──歐巴馬、川普及拜登──削減全球行動,並反覆承諾「不再部署地面部隊」,特別是中東地區。隨著二○○三年入侵伊拉克的陰影壟罩,以及在全球地位削弱的情況下,當二○一一年阿拉伯起義爆發時,華府意識到自己在中東的能力有限。儘管如此,它仍舊願意介入衝突,一如利比亞及伊拉克與敘利亞的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的情況所示。科技的發展,尤其是無人機戰爭的興起,也讓美國能以更不定期且不直接涉入的方式介入。美國仍舊維持區域內的關鍵優先事項,例如限制伊朗的核能力,保衛以色列以及維持波斯灣上的美軍基地。然而,美國不願認真涉入敘利亞、利比亞(二○一二年後)及葉門,對於埃及回歸獨裁政權的默許,以及接受俄羅斯、土耳其及沙烏地阿拉伯等區域及全球強權,在它曾經主導的場域發號施令,在在都標誌著美國政策的轉變。中東短暫的「美國和平」(Pax Americana)時期已經結束了;「後美國中東」開始浮現。

與此相關的第二個變化,是區域強權在美國撤出之後的真空中增加的活動,有六個大國特別積極參與。伊朗已經受益於薩達姆.海珊(Saddam Hussein)政權在二○○三年垮台,並擴大在伊拉克及其他地區的影響力。二○一一年之後的時期,為德黑蘭(Tehran)提供了進一步擴展的機會,加深它在伊拉克跟敘利亞的實際角色,並強化跟黎巴嫩及葉門盟友的聯結。伊朗的主要對手沙烏地阿拉伯,則藉由增加區域事務的直接參與,放棄傳統的保留態度,來回應伊朗的擴張。自二○一一年以來,為了抵禦伊朗及另一個區域敵人──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利雅德(Riyadh)當局直接介入葉門,啟動對卡達的封鎖,支持埃及的政變,並支持敘利亞內戰反抗軍。除了這些舊對手之外,二○一一年後的時代也見證了新的區域行動者崛起,傳統強權則有所削減。敘利亞、伊拉克與埃及歷經十多年暴力及/或動盪後國力衰減。相較之下,一度邊緣化且傾向西方的土耳其,卻成為主要行動者,介入敘利亞、伊拉克及利比亞,支持穆斯林兄弟會,這讓土耳其跟沙烏地阿拉伯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發生衝突。連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這個小國,也出乎意料地成了活躍的參與者,介入葉門、非洲之角、埃及和利比亞,並支持封鎖卡達。卡達本身也漸趨積極,尤其是在利比亞、敘利亞、埃及和非洲之角的事務上,儘管受封鎖的影響使它略微收斂。以色列則擁有區域內最強大的軍隊及經濟體之一,選擇避免過度捲入區域衝突,但持續長期以來對鄰國黎巴嫩及敘利亞的干預行為。以色列也持續占領並殖民一九六七年時奪取的巴勒斯坦領土。

這些區域行動並非新鮮事。二次世界大戰後取得獨立的國家中,當時的區域「強權」如埃及、伊拉克跟以色列,也經常干涉鄰國事務。然而,通常只有一兩個國家涉入其中:如一九六○年代,埃及跟沙烏地阿拉伯分別支持葉門內戰的對立方;或者一九八○年代,敘利亞跟以色列在黎巴嫩內部的對立中,也有類似情況。但在二○一一年後,無論來自區域內或區域外的干預者數量,都遠超過以往。無論是暴力還是政治衝突,都吸引多個外部支持者,這對區域來說是有害的新發展。舉例而言,一九四五至二○○八年間,中東各種內戰每次平均會吸引略多於兩個外國干預者。二○○八年以來,區域內部衝突平均會吸引超過六個外國參與者。一九七五至一九九○年的黎巴嫩內戰,一九六三年至一九七六年的阿曼(Oman)內戰是兩個例外情況,這兩次內戰都有大量外國強權參與(黎巴嫩內戰有四個,阿曼內戰有七個);但此一趨勢在二○一一年之後,幾乎成為所有衝突的常態,在敘利亞、利比亞跟葉門的戰爭中,干預戰爭的國家數量都超過七個以上。此一趨勢也出現在政治衝突中,多股外部勢力競相影響埃及、非洲之角、伊拉克、庫德斯坦及黎巴嫩的政治,不像過去只有一兩個主導者。

第三個重要變化,是這些區域行動者可以競爭的範圍擴大了。二○一一年前的幾十年裡,多數中東國家相對「強大」,因為它們壟斷暴力,擁有安全邊界,儘管這些通常是專制國家。只有少數例外,如黎巴嫩及二○○三年起的伊拉克;這些空間就成了全球及區域競爭對手的戰場。二○一一年的動盪讓更多國家加入這張名單:敘利亞、葉門、利比亞,以及一段時間內的埃及與巴林。二○一○年代也看到,這些競爭勢力甚至願意對那些尚未經歷內戰的對立政府,發動陰謀擾亂。例如,沙烏地阿拉伯成功協助推翻埃及的民選政府(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聯手),它也跟約旦及卡達的失敗政變陰謀有關,還試圖讓黎巴嫩總理下台。伊朗也同樣干涉伊拉克與黎巴嫩的政治。

與此相關的最後一個轉變是,暴力的非國家行動者數量的增長──亦即不隸屬於政府或國家正式安全部隊的武裝力量。這也不是新鮮事,非國家行動者過去也曾出現在國家力量薄弱的地區,如黎巴嫩和伊拉克。隨著弱國數量增加,加上願意支持這些非國家行動者的區域及國際行動者增加,造成非國家行動者的數量也相應增加。這些團體跟政府的關係各不相同。部分團體,如伊斯蘭國,完全拒絕任何政府的合法性。另一些,如庫德族分裂主義者──庫德工人黨(Kurdistan Workers’ Party,Partiya Karkeren Kurdistan,簡稱PKK)或民主聯盟黨(Democratic Union Party,簡稱PYD)或伊拉克部分什葉派民兵,最初是由單一國家(伊朗)協助建立。雖然他們保持獨立,有自己的地方支持者,依然深受外國支持者的影響,與其路線一致。最極端的是,有些團體是為了服務外國議題而成立,例如伊拉克某些什葉派團體服務伊朗,或某些敘利亞反叛組織服務土耳其。此外,外國政府派遣傭兵進入中東的現象也在增加,例如俄羅斯使用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及敘利亞傭兵,土耳其將不同敘利亞團體送進利比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利比亞跟葉門境內也僱用各種外國人。這四項變化共同展現出一幅「新」的中東地緣政治圖像,與二○一○年代初期相比,今日情況大相徑庭,值得深入探討。當前的中東有更多不穩定的國家和區域,更多非國家行動者在其中活動,以及更多區域和國際強權有意介入這些場域,無論是透過支持國內行動者,還是派遣自己的軍隊。本書中探討的十個衝突將有助於說明這些變化的成因與過程。


如何閱讀本書

本書分為十章,每章鎖定一個不同國家或地區的衝突,無論是暴力衝突還是政治衝突,最後以結論總結。每章可以單獨閱讀,亦可視為整體,以全面了解書中所描寫的衝突如何重疊交織。作為本書多元主義取向的一部分,每章首先探討各衝突區域的歷史,考察國家與社會如何發展,然後轉向檢視當代危機。章節中會考慮到衝突的內部與國際驅動因素,討論結構性成因以及相關個人的主導作用。本書主要是政治敘述,因此多數重心會放在國內外的精英決策上。本書雖然肯認更廣泛的社會經濟發展對國內及國際政治的重要性,但討論僅限於此類因素直接影響政治的時候。每章還有一處延伸段落,介紹中東地緣政治中十個主要外部行動者之一,通常是因為該衝突對這個外部行動者具有較高重要性。讀畢本書,讀者將對這十個衝突以及十個涉入其中的主要外部行動者,建立更全面的認識。

前三章鎖定暴力衝突:二○一一年以來遭到內戰撕裂的國家。首先,我們探討敘利亞,重點關注俄羅斯的涉入。第二章轉向利比亞,介紹早期介入的卡達。第三章則考察葉門,著重於二○一五年領導軍事聯盟介入的沙烏地阿拉伯。接下來的第四章則分析巴勒斯坦的敏感案例,以及以色列在持續衝突中的角色。

接下來三章,我們將探討三個受到外部對抗勢力的影響,使國內政治陷入政治衝突的國家。這些衝突時而暴力(經常出現在伊拉克的案例中),但不像前四個案例存在著生死存亡的統治爭奪。第五章,我們將探索伊拉克,特別關注鄰國伊朗在伊拉克政治扮演的角色。第六章檢視埃及跟它的親密盟友美國在二○一一年動盪之後的介入。第七章描述黎巴嫩,並分析歐盟如何試圖影響黎巴嫩錯綜複雜的精英階層。

最後三章以地區為核心,而非國家。第八章聚焦庫德斯坦,這是個橫跨四個中東國家的多山地區,並探討土耳其如何試圖鎮壓庫德族分裂主義者。第九章關注波斯灣地區,描繪中國逐漸滲透這個傳統上由美國主導的地區。最後,第十章帶我們走出中東,前往非洲之角,有幾個發源自中東的敵對關係往這個區域擴散,重心將放在雄心勃勃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不過,首先我們將探索敘利亞,二○一一年起義後的殘酷戰爭,將這個一度穩定的國家,轉變成美國、俄羅斯、土耳其、伊朗、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及卡達相互爭奪的戰場。


商品貨號(SKU)
3JHR0011
ISBN
9786269932948
退換貨須知

一、 本店鋪依消費者保護法第十九條第一項提供所有消費者得於收受商品之次日起算七天內
(下稱「猶豫期」)取消訂單/退貨之權利,無須說明理由或負擔任何費用,
合理例外情事不在此限。提醒您:

※取消訂單/退貨時,您與本店鋪應互負回復原狀之責,故商品應為全新狀態
(需回復至商品到貨時之狀態),並保持完整包裝
(包括主要商品、週邊相關配件、保證書、附隨文件、贈品或發票等,以及原包裝、外盒),
並請勿於商品本體外盒直接黏貼宅配單或書寫文字。

※猶豫期非試用期,若商品有損毀、磨損、刮傷、髒污、包裝破損、減少等
非完整、全新之狀態,本店鋪將向您酌收回復原狀之費用,或依商品之狀況按比例
向您請求商品之價額。


二、您欲取消訂單或辦理退貨時,請登入樂天市場,並於「我的訂單」中點選
「瀏覽訂單明細」>「申請取消訂單/退貨」,本店鋪將依您的申請進行確認。


三、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十九條第二項及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之規定,
請您訂購前留意下列資訊:

(一) 本店鋪對於下列商品或服務,恕不提供消費者保護法七天猶豫期之適用:
1. 商品有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之性質,例如現做餐盒或蔬果、蛋糕或鮮奶等。
2. 依您要求所為之客製化商品,例如:依指示所刻印之印章、量身訂製之服裝等。
3. 報紙、期刊或雜誌。
4. 經您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若您不確定是否辦理退貨,請勿拆封。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
且經您事先同意始提供之商品或服務。例如:電子書、虛擬點數或電子會員卡等。
6.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例如:已拆封之內衣褲或刮鬍刀。若您不確定是否辦理退貨,請勿拆封。
7.國際航空客運服務,例如:國際機票等。

(二)如商品或服務之品項,主管機關已依消費者保護法第十七條第一項公告相關定型化契約
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應適用該事項關於解除契約之規定。例如:藝文展演票券等。


四、如您有換貨需求,請直接與本店鋪聯繫。
購物須知
購物資訊
付款方式

ATM轉帳、信用卡付款、LINEPay
全家門市取貨付款

配送方式

全家門市取貨、宅配

退換貨規範

本店是否提供消費者保護法七日猶豫期之權利,遽消費者保護法及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依商品性質各有不同規定。詳細退換貨說明請參照各商品說明。

客服方式

| 服務時間 :
*休假日及國定假日不上班*
| 客服電話 :02-22181417
| 客服信箱 :rickkao@bookrep.com.tw

客服方式
繼續逛其他店舖
台灣樂天市場與店家不會主動致電要求解除分期付款、要求ATM轉帳。
  1. 為防治動物傳染病,境外動物或動物產品等應施檢疫物輸入我國,應符合動物檢疫規定,並依規定申請檢疫。擅自輸入屬禁止輸入之應施檢疫物者最高可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金。應施檢疫物之輸入人或代理人未依規定申請檢疫者,得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
  2. 境外商品不得隨貨贈送應施檢疫物。
  3. 收件人違反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第三十四條第三項規定,未將郵遞寄送輸入之應施檢疫物送交輸出入動物檢疫機關銷燬者,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